400-025-1758
025-51887428
2019-08-13
分享
一、我国钢铁企业生产现状
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,粗钢产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。进入21世纪以来,我国钢铁产业快速发展,粗钢产量年均增长21.1%。2008年粗钢产量达到5亿吨,占全球产量的38%,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4.53亿吨,直接出口折合粗钢6000万吨,占世界钢铁贸易量的15%。2007年规模以上钢铁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936亿元,占全国GDP的4%,实现利润2436亿元,占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9%,直接从事钢铁生产的就业人数358万。钢铁产品基本满足国内需要,部分关键品种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钢铁产业有力地支撑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,促进了社会就业,对保障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2008年下半年以来,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,我国钢铁产业受到严重冲击,出现了产需陡势下滑、价格急剧下跌、企业经营困难、全行业亏损的局面,钢铁产业稳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。面对未来竞争,改变生产经营管理方式,变粗放的规模效益经营为集约经营、精细化管理,增强企业内部降低成本的能力,改善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成本控制水平,提高企业赢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是十分必要而紧迫的。
二、钢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
随着国际市场对我国钢铁企业造成的压力,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很大提高。但与世界先进企业相比,还存在很大的差距,主要表现在:
2.1、生产规模仍以大批量生产为主,造成生产过剩引起一系列浪费;
2.2、企业在响应客户需求上速度缓慢,产品数量、质量、交货期存在的问题;
2.3、客户、企业、供应商彼此之间的合作方式原始、松散。
这些差距主要不在于生产设备等方面,关键在于生产和管理方式。因此,如何采用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成为国内钢铁企业的当务之急。而精益生产则是解决企业目前生存和发展问题的最佳方法。
三、精益生产理论及实施思路
精益生产(Lean Production,LP),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,其中“精”指的是在不投入多余生产要素的情况下,及时生产出下一道工序直至市场所需要的产品;“益”指的是整个生产经营过程都要有益有效,具有经济性。精益生产的理念在于及时制造,优化流程,消除故障,消灭一切浪费因素,不断向“零缺陷、零库存”目标迈进。精益生产的核心理念是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浪费,以简化为手段,消除一切不创造价值的活动,强调以人为本,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。
国有企业在推行精益生产的过程中不能直接依靠严厉的指令、严格的制度等“硬”措施,这样不仅会使企业留下很多“死角”,也会使职工产生抵触情绪。因此,在国有企业推行精益生产必须把重塑企业文化放在首要位置,通过多种措施改变企业以往漠视浪费的陋习,改变职工轻视自身责任的思想,改变传统粗放式的文化氛围,建立一种以精益生产为主导的企业文化氛围,把企业文化重塑作为一项引导企业管理与生产变革的工作。5S管理是精益生产的基础,具有相对见效快的优点,是企业推广精益生产过程中最先落实的具体措施。在5S稳步推进并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,才能逐步开展TPM、TQM等其他更为深入的精益生产管理与方法。在整个过程中,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,也对精益生产的实现起到了辅助作用。
四:精益生产在公司的实践
A公司始建于1943年,是全国特大型钢铁企业,现有在册职工3.7万人。企业具有1,800万吨/年的配套生产能力,主要产品为板、棒、线、型四大类,包括:热轧薄板、冷轧薄板、镀锌板、彩涂板、中厚板、不锈钢、棒材、线材、型材等140多个品种。然而,传统粗放型的生产组织模式在企业根深蒂固,比如:设备维护使用不合理、职工素质不高、现场生产环境较差、生产工序间衔接不紧密、浪费严重等问题。A公司引入精益生产,结合企业自身实际,进行了以下4个方面的改进。
4.1、企业文化重塑
国有企业以传统、粗放的企业文化为主,成为精益生产方式与管理推行的重要阻碍。要树立精益生产思想,必须对传统企业文化中的糟粕予以剔除,进行文化重新塑造,构建一种与精益生产理念相适应的先进文化。在这个过程中,主要经历3个阶段。
4.1.1、企业归属感提升阶段。
自2008年,A公司开展了以“家园”为主体的一系列激励活动。首先是薪酬激励,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,率先提出了不减薪、不裁员的承诺,既有利于稳定职工队伍,又有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。其次是环境激励,大力改善职工在企业的工作和生活条件,不断增强职工的企业自豪感。最后是制度激励,把关爱职工的措施上升到制度层面并固化,公司制定了《企业年金实施办法》等一系列制度,立足长远使职工幸福感不断提升,乐于扎根企业发展。
4.1.2、工作责任感提升阶段。
A公司每年都结合形势开展主题各异的宣传教育活动。近年来主要以宣传市场严峻形势、强调精益生产的重要性为主线,着力引导职工摒弃以往守旧、闭塞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,树立危机意识,提高责任意识,关注并完善工作中的细节。与此同时,开展职业素养教育,举办“工作就是责任”专题讲座等活动,引导职工牢固树立责任意识,从岗位出发推动精益生产具体措施落实。
4.1.3、个人素质提升的阶段。
针对职工对培训需求的差异化,公司开展了网络培训活动,借助内部OA系统与互联网“并网”对职工进行网络培训,它是A从司在精益生产培训中最具特色的一种。让职工在富有针对性的培训中了解精益生产的概念,明确精益生产的措施,在职工素质的不断提升中实现精益生产的持续推进。
4.2、企业文化重塑
5S由5个日语词汇组成,即:整理(SEIRI)、整顿(SEITON)、清扫(SEISO)、清洁(SEIKETSU)和素养(SHITSU KE)。开展5S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营造并保持整洁干净、条理有序,能让人一目了然的现场环境,同时使职工养成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。2009年1月,公司召开5S管理启动会,标志着全面推行5S管理活动正式启动。成立了以公司总经理为主任的5S管理推行委员会,从政策和资源上保证5S管理工作推进的力度。各单位也陆续成立了以行政一把手为组长的5S管理推行小组,小组成员由主管生产、安全、人力资源等重要职能的科室负责人组成,明确了“全员参与、自主管理、持续改善、持之以恒”的活动方针。并先后下发了《5S管理推行办法》和《5S管理改善提案管理规定》等18个可视化标准,通过每周简报的发布推行信息、工作动态、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重点,发现各单位5S改善亮点和问题,从而总结经验,并进行督促整改。
在考核方面,建立了公司—厂部—车间三级检查网络。首先是各车间自查,由各车间主任和5S推行员每周对本车间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,及时整改,每月底形成月份总结材料上报厂,5S管理推行小组办公室;其次是厂部检查,由厂长组织每月对本单位车间进行检查,并将检查情况在月度例会上通报;最后是公司检查,由公司分管管理工作的副总经理组织公司5S管理推行委员会成员对全公司各单位分别进行检查和指导,并将检查情况在公司月末例会上通报,在公司报纸和办公网上公布,对检查中发现存在问题的单位开出“整改通知单”限期整改,整改单位完成整改后填写“回执单”,向公司反馈整改的措施、办法以及成效。
推行5S管理以来,生产车间更加清洁、卫生、舒适、安全,作业更顺畅,设备故障大幅减少,生产和物流更有序。
4.3 、全面生产维护(TPM)
全面生产维护最早源于上世纪50年代美国设备制造业广泛开展的各类设备保全活动,是企业全体人员共同参与的基于预防性的生产维护体制,以自主管理为核心,以全员参与为基础,以追求生产系统效率极限化为目标。
TPM所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设备。设备作为钢铁企业的最重要组成部分,占据其大部分的固定投资。设备运行的好坏与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、质量,以及职工人身安全等。特别是钢铁企业设备所需要的维护、维修费用都比较高昂,易造成生产成本居高不下、产品竞争力不强的局面。因此,在推行精益生产中及早引入TPM设备管理模式,是钢铁企业出于自身发展考虑的迫切要求。
设备点检是一种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,也是TPM管理模式的核心。它指的是利用简单的仪表器械或通过人的感官,按照规定标准定点定时地对设备进行检查,及时发现隐患的过程。A公司建立设备点检制度的时间远早于应用精益生产的时间,但由于粗放式管理模式的影响,制度相对不完善,基层职工执行力不强,落实情况不理想。推行精益生产以来,随着职工素质的提高和各方面管理精细化程度的增强,A公司经过不断摸索与完善,逐渐在每个工种都制定了详尽的集操作、维修、维护于一体的“三合一”规程,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各岗位点检标准。每年都坚持结合实际对全公司各岗位、工种的规程与标准进行修订,使设备点检制度依附精益生产的推广不断得到深入落实。
同时,充分发挥岗位操作职工、专职巡检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。这3个群体形成了一个设备点检的有效网络,使A公司的设备管理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升。2010年,公司设备点检覆盖率由之前的61%提高到92%,维检费用大幅度降低,全年降低备件库存占用超过1亿元。
4.4 、全面质量管理(TQM)
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,建立在全员参与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方法,强调参与团队工作,并力争形成一种文化,以促进所有的员工设法、持续改进组织所提供产品/服务的质量,其目的在于长期获得顾客满意、组织成员和社会的利益。在A公司,全面质量管理是通过QC小组活动推行的。
4.4.1、QC小组活动
QC小组指的是在生产岗位上的职工,围绕企业方针目标,针对现场存在的问题,以改进质量、降低消耗等为目的而组织起来的,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。在A公司,很多QC小组组建的初衷是解决产品的质量问题,所采用的步骤主要有遵循PDCA循环、现场调研统计、依靠相关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等。很多QC小组都是由车间的管理人员、技术人员组成,为解决某一项具体问题开展活动,一旦问题解决,QC小组活动也随之结束,活动形式简单,组织比较灵活。不过近期,随着精益生产在A公司的深入推广,很多QC小组也不只局限于质量方面,而是把活动延伸到节能降耗、设备维护、工艺改善等生产各领域。很多小组也都开始由车间工段、班组成员组成。成员比较固定,参与日常持续改善活动比较频繁,在企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
4.4.2、QC小组活动案例——依靠TQM降低公司内非计划产品
2011年1—6月份。由于质量、规格和品种造成的T公司非计划产品数量高达12万吨以上,其中公司内部下游工序无法消化,形成外销的非计划产品数量为97,277吨,直接经济损失2,920万元。内部消化的非计划产品,也给下游工序带来生产效率低下、成本升高等隐性损失。
为强力推进全面质量管理,减少非计划产品损失,公司成立了以技术中心和生产制造部为牵头单位的攻关组,由一钢轧、二钢轧、冷轧薄板厂等主体生产厂和销售分公司、财务经营部等多部门进行具体实施。
五、案例分析
A从司通过全面推行精益生产方式,使公司环境由内及外,从生产设备到生活设施,从机器设备到厂房建筑,从职工素养到职工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。在金融危机以来钢铁行业面临空前困难的形势下,A公司却依靠推行精益生产管理,使各项工作步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。其成功之道,带给钢铁企业以下启示。
第一,推行精益生产一定要争得决策层的重视与支持。决策层对于工作的推动落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,只有让决策领导首先感到推行精益生产的紧迫感,才能在国有企业形成行政主导,党委、工会大力配合共同推进工作的良好局面。
第二,推行精益生产要与“以人为本”思想紧密联系。职工是企业的主体,也是落实精益生产各项措施的具体实践者。职工的执行力直接决定着精益生产在企业发挥作用的大小。因此,在推行过程中,一定要坚持“以人为本”思想,注重对职工切身利益的维护,用企业关爱激发职工落实精益生产决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第三,推行精益生产要注重凝聚职工的智慧。对于一个大型国有企业来说,各生产厂的情况都各有不同。推行一成不变的精益生产必定难以符合单位实际,难以得到职工认可,也很难收到实效。在不同企业具体推行时,要注意倾听职工的合理化建议,做到“因地制宜”。